10月14日,应我校社科部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莅临我校桂林洋校区,为琼台师生分别作了两场专题学术报告。郝立新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教指委(哲学)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万力维副校长主持报告会,社科部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聆听了报告。郝立新教授以“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建构”为题,从文化的视角围绕健全的社会与人需要什么、价值观的特征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等方面展开阐释。郝教授开宗明义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硬实力以外,软实力、价值认识等都是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国的重要判断标准。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越来越重视“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郝教授以儒家、佛家、道家、基督教等为例,分析了宗教和信仰的差别,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指出有了文化自信才有了真正的自信。最后,郝教授对在场的大学生提出要求,不仅要聚焦于物质世界,还要聚焦于精神世界,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向善”和“向上”的结合,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结合,做到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下午郝教授顾不上休息,又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同琼台的思政工作者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学术交流和指导。郝教授从方法论视角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等非常贴近教师工作研究的问题。郝教授围绕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等问题,讨论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解析了十八大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以及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的内容、意义和价值所在。就思政课创新的理念与方法,郝立新教授提出理念要实现学术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学术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在研究方法上,要以问题作为导入,用朴实表达真理,以学术承载思想,从理论引出方法,从历史揭示规律,从实例推出结论;在具体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一体两翼”、“三位一体”(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和“研究型+互动型”等方式。
郝立新教授在报告会现场与琼台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表示,郝立新教授在理论层次、认识深度、视野宽度等方面体现了开阔的时代视野、辩证的思维方式和鲜明的学者责任,为我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拓宽了学术视野,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聂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