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米乐M6官网
2018年12月
目 录
学校概况……………………………………………………………1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3
四、本科生源质量………………………………………………………4
第二部分 师资与办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5
二、生师比…………………………………………………………… 5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6
四、教学经费投入…………………………………………………… 6
五、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6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8
一、专业建设…………………………………………………………8
二、课程建设…………………………………………………………9
三、教学改革…………………………………………………………10
第四部分 专业培养能力………………………………………… 11
第五部分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2
一、加强对本科教学的宏观决策与指导…………………………………12
一、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2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3
第六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14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二、学生学习成果……………………………………………………14
第七部分 特色发展……………………………………………… 15
第八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16
一、专业设置布局有待优化、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调整……… 17
二、新设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17
三、新设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17
学校概况
米乐M6官网前身为创办于1705年的琼台书院,琼台是琼州的别名,也是明代琼籍理学名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的别号,以“琼台”命名,一是志地,二是丕承前贤,以励学子。1902年,书院改办新学,更名为“琼州府中学堂”,附设师范班,后又更名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海南师范学校”及“海南琼台师范学校”,2004年与海南临高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教育部同意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米乐M6官网,成为以培养培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书院到中等师专再到本科学院,三百年书声不断,是海南教育发展的缩影。琼台书院办学近二百年,教化生徒万余人,培养出1名探花、21名进士和172名举人,成为海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官办学府;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琼台书院顺应变法图强的呼声,改办新学;民国时期,琼台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是海南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地方,海南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地方委员会中半数以上成员是琼台师生,琼崖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王文明、杨善集、冯平,解放军上将周士第,海南参加红军长征的第一女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谢飞以及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范会国等,都曾在琼台求学。建国后,琼台成为海南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长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骨干,近百人已成长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和特级教师。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如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邢福义,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开发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林北平,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等一批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府城和桂林洋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桂林洋大学城,校园总占地面积617233.80平方米(926亩),建筑面积312030.58平方米(468亩),教职工676人,设有10个二级教学单位。2017—2018学年,学校设有自主招生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37个,与海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本科专业4个,学校现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9门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学校分肯定,2005年至2018年,学校连续4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为重点,突出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和内涵提升两个支点,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高地,培育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特色,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到2020 年,初步建成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一专多能”型的小学、幼儿园师资,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以服务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作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引领海南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本科专业设置
2017年,学校招生10个本科专业,即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美术学、音乐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涵盖了教育学、艺术学、文学、理学和工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英语、艺术设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新增专业。本科招生专业在校学生的学科分布为:教育学36.72%,艺术学30.08%,文学20.84%,理学6.87%,工学5.50%。
表1 2017—2018学年米乐M6官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生人数
|
学科门类
|
开始招生年份
|
1
|
040106
|
学前教育
|
203
|
教育学
|
2016年
|
2
|
040107
|
小学教育
|
194
|
2016年
|
3
|
040102
|
科学教育
|
84
|
2016年
|
4
|
130202
|
音乐学
|
158
|
艺术学
|
2016年
|
5
|
130401
|
美术学
|
158
|
2016年
|
6
|
130501
|
艺术设计学
|
78
|
2017年
|
7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195
|
文学
|
2016年
|
8
|
050201
|
英语
|
78
|
2017年
|
9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0
|
理学
|
2017年
|
10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2
|
工学
|
2017年
|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
2017—2018学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687人,其中本科生1310人,专科生7348人,留学生2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15.08%。
四、本科生源质量
2017年,学校本科招生面向海南、四川、湖南、江西、陕西、湖北、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广西、云南、河北、福建、吉林、重庆、贵州、广东、新疆、山西、浙江、江苏、甘肃、安徽、内蒙古、宁夏、西藏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招生本科新生820人,其中在海南省招生334人,招生比例为40.73%。招生类型包括普通类和艺术类,新生录取率100%,报到率97.04%。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录取分数均超过该省的最低控制线。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63.53%,专业和志愿的匹配度较高。
第二部分 师资与办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专业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7—2018学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02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6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24%;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37%;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2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78%;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聘任来自相关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29人。专任教师分类结构见表2。
表2 专任教师分类结构
类 别
|
教师数量(人)
|
比例(%)
|
职称
|
正高级
|
29
|
5.78
|
副高级
|
168
|
33.47
|
中级
|
238
|
47.41
|
初级
|
33
|
6.57
|
未定职级
|
34
|
6.77
|
学位
|
博士
|
15
|
2.99
|
硕士
|
273
|
54.38
|
其他
|
214
|
42.63
|
年龄
|
35岁以下
|
89
|
17.73
|
35—49岁
|
337
|
67.13
|
50—54岁
|
52
|
10.36
|
55岁及以上
|
24
|
4.78
|
专任教师总数
|
|
502
|
|
目前,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4人,海南省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人, 6人次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海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生师比
2017—2018学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02人,外聘教师129人,折合专任教师数567人,全日制在校生8687人,其中留学生29人,折合在校学生总数8745人,生师比为15.42:1。本科生1310人,任教本科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97人,生师比为13.51:1。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2017—2018学年,学校开设本科生课程211门,其中教授授课30门,副教授授课102门,讲师授课70门,助教授课9门。教授和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为62.56%,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有15人,占教授总数的51.72%。
四、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经费优先原则,保持了教学经费的逐年稳步增长。2017年度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表3、表4。
表3 学校教学经费概况
序号
|
项目
|
金额(万元)
|
1
|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
|
17954.64
|
2
|
教学经费总额
|
2807.18
|
3
|
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
|
2026.32
|
表4 本科教学经费
序号
|
项目
|
总金额(万元)
|
生均金额(元)
|
1
|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
1010.20
|
7711.45
|
2
|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
461.97
|
3526.49
|
3
|
本科实验经费
|
36.54
|
278.93
|
4
|
本科实习经费
|
81.65
|
623.28
|
5
|
本科学生拨款
|
2856.63
|
21806.34
|
五、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一)教学行政用房
2017年,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617233.80平方米,生均面积71.05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312030.58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3249.2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34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48632.52平方米,生均面积5.60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78267.90平方米,生均面积9.01平方米。学校校舍面积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办学条件要求,现有办学条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二)仪器设备
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17年底,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83.43万元,其中当年新增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40.52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比例为18.89%,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3334.21元,超出教育部规定的生均5000元标准;教学用计算机4340台,百名学生配备的教学用计算机50.0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教室280间,总计座位数8400个,百名学生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高达96.70个。
(三)图书文献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在府城校区和桂林洋校区均设有图书馆,2016年,桂林洋校区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为22993.83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服务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资源丰富。2017年底,拥有馆藏纸质图书962586册,生均110.81册,纸质期刊1211份,电子图书1453617册,数据库38个;图书流通量37827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9087179次。图书文献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四)信息资源
学校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网建设,截至2017年底,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出口带宽1000Mbps,校园网络通达各教学、办公、生活区域及楼宇,做到了校园全覆盖,共有有线信息节点(网络接口)6000个;图书馆、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基本做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
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网络教学,2017—2018学年,学校共建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普通话智能测评及学习系统》、《外语在线考试及学习系统》、《旅游实训网络教学平台》、《电子商务实训与竞赛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与智慧树在线教育合作,引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多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28门。学校师生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活动,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国内一流、综合性、示范特色三个定位,突出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三个要素,积极指导和促进我校本科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和发展。各专业积极对接基础教育和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一线需求和各行业领域职业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核心素养突出,发展路径清晰的人才。
小学教育专业按照大文、大理两个方向开展全科培养,既关注小学教育对全科教师的需求,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加大专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同时设置专业学科类限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以选修方式充实课程内容,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科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英语七个师范专业按照主教+兼教的模式培养。其中美术学以基础为主,在课程设计中加大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比重,务求使学生将基础打牢,在重视师范类课程的同时,设置中国画、水彩画和油画三个专业限选方向,使学生在美术专业技能学习“广而全”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美术主修专业方向,对毕业后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大帮助。科学教育是海南省内唯一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南省的教学环境及科学教育专业在全国和全省的科学课程建设情况。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宽口径,厚基础,精理论,高素养,强实践”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实行课程综合性强,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小学科学的探究和创新思想,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人才岗位需求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上;并且在充分调研海南科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小学课外科技活动,航模设计等课程以满足海南省科学活动的要求。
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专业按照培养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率先应用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的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艺术设计学专业重视对学生设计研发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基础上开设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模块供学生选修,拓展学生兴趣,培养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顺应互联网+的趋势,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既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和兴趣选修网络工程或WEB开发任一模块。
其次,通过开设“冬季小学期课程”、“琼台大讲堂”等第二课堂,邀请各专业领域专家给学生做报告,扩大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同时更能拓宽学科知识及专业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2017—2018学年,学校共建有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54个,优化实践教学:一是实践环节安排由基础到综合运用到创新,螺旋式递进提升,确保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二是理论与实践交替融合,注重对岗位实践的观摩、分析和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美术学重视实践教学,除了常规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外,设置了艺术采风与文化考察两大实践模块,以期能够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与知识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求知欲,为今后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以及艺术创作工作打下基础。音乐学专业把站稳讲台、活跃舞台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目标。举办小学音乐教学课件制作比赛和支教活动;加大艺术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唱响三沙” 国家级演出,还有“海南省校园好声音”,取得省级二等奖优异成绩。学校和院系也多次举办比赛,如合唱音乐会等,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组织开设有通识必修课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还组织开设了《设计创意生活》和《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2门混合式课程。
二、课程建设
2017-2018学年全校本科专业共开设210门课程,实践教学开设有教育见习课程,同时开设了富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讲赛展演》课程。各院系根据学校下发了《关于印发< 米乐M6官网“每月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台[2016]88号)的文件,通过每月组织讲读、竞赛、展览、表演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促学、促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规定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3个以上项目,至少必修讲赛展演2学分。通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儿童手工作品展、艺术设计作品展、三字一画优秀作品展等一系列讲赛展演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获得很大提升。
在课程教学规模方面,音乐学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模式。例如专业技能课,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采取大课型,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专业前沿资讯为引领,以建立科学的基础专业技能为目标。二年级进入“主辅修”的“捆绑式”教学模式。主修课程采取1:1小课型,突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例如主修声乐,1:1课型使授课者能准确的听到、判断出学生回课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以小组形式一起回课,其结果就是独唱与重唱、合唱的区别,授课教师难以考量回课质量;学生的在校考试、就业招聘考试,均以独唱形式开展,小课型不仅客观、科学,更具备前瞻性。
三、教学改革
各本科专业在“综合培养、主辅双修”或“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研相济、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继续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按照大文、大理两个方向开展全科培养,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科学教育七个个师范专业按照主教+兼教的模式培养。非师范专业以项目带动教学,产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开展教学。
第四部分 专业培养能力
学校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168人 ,2017-2018年共引进38名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16人。高水平的师资建设从人才队伍上保障了本科教学的开展。同时组织校内校外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7—2018学年,学校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展开立项研究,共立项省级科研项目24项,促进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
实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提升工程,每个专业每年投入经费10万元,实施“新增本科专业建设支持计划”,按照每个本科专业每年30万经费的预算连续三年投入,继续加大本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本科专业教学、教研各类活动的开展。
第五部分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7—2018学年,学校在总结原有专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探索建立本科教学质量状态信息的反馈机制,实施教学督导“三周一报”、“专题督导工作通报”的反馈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发挥调控绩效的激励作用,为各院系实施激励计划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一、加强对本科教学的宏观决策与指导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强调思想引领教学,政策引导教学,经费保障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努力构建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本科教学新体系,使教学质量达到一流。
二、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始终围绕着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抓住三条主线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一是理念先行,促发展。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创造条件让师生了解国家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新理念,引导教师、学生更新本科教育教学观,强化教育教学质量观。校内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思想解放大讨论,破解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难题,全力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在全校组织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营造“以生为本、创新课堂、质量致胜”积极氛围。
二是常抓不懈,提质量。紧紧围绕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多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座谈会、毕业生反馈会、新生老生联谊会、交流生汇报会等,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教学监督及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设为2017-2018年度督导专项工作主题,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新建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责任到人,不落空。建立党政领导教学责任制,明确规定校、院两级行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本科教学中相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落实教学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检查、交流、总结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完成了由教学骨干、专家及二级教学单位主任为主体组建的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调整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修订。要求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课堂对教学工作进行视察、指导,对发现的问题随堂反馈给教师本人,并针对学校教学及改革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选聘校内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校内日常教学运行的监督与各类专项评估工作,以评促建工作,使校内教学工作的评估与自评活动常态化。同时通过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撰写专项评估报告,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是分层落实、加强教学的关键环节监控。一方面,学校通过三大措施加强对各教学环节运行的监控。一是重视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各级领导均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上课情况,了解掌握教学活动最新动态;教务处部署安排期中教学检查的方式与重点,各教学单位负责具体落实,教学质量建设中心组织督导员对各二级学院进行抽查。另一方面,实行五级巡考制。期末考试期间,全体校、处领导、教务处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督导室人员轮值巡考。全年教学运行状况良好,无重大教学事故。
三是探索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坚持推行每学期的学生评教制度和督导随堂听课制度,本学年教学督导员听取了82.1%的本科任教教师课堂教学。其中优秀占13.50%;良好占83.1%;中等占3.4%。另一方面,结合学校中凸显的教学质量问题,开展多方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研究工作。本学年针对新进(五年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开展了由教学管理人员、学生、青年教师、督导员等多方人员组成评估团队,为深化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相关管理制度出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外,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质量监控。认真总结和梳理上一学年度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质量监控数据平台中反馈的问题,加强落实整改。有条不紊地落实并完成2017-2018学年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编制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表。
第六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监督,积极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和督导员评教、评学等工作,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大一开设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调查。2018年,学校组织全体大一本科学生,通过正方网上评教系统给所有本科校内外任课教师的课程活动进行打分评价。参与评价的大一本科生覆盖率达95.5%,学生对大一课程教学评价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85及以上)课程占比15%,满意(84-75分)课程占比81%,不太满意(74-60)课程占比4%。
二、学生学习成果
在2017—2018学年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187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22个,省部级奖项165个;在本科生创新活动、才艺展示和技能竞赛中,共有11个项目26人次获奖,其中16级本科生刘苏萍在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甲组中,其绘画作品《南国金秋》获省级个人一等奖,16级本科生张涛在共青团海南省委组织的2017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省级银奖, 16级本科生顾学琼、林芙伊在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声乐作品《黎族童谣》获省级团体一等奖,16级本科生杨启帆、杨姿含、李鑫荟在海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参赛作品《在太行山上新编》获省级二等奖,16级本科生杨传芳、唐梅艳、欧兰凤、吉天生、马柯、曾耀、周春晓在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省级团体二等奖,16级本科生何南、杜佳璐、吴雅婷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海南赛区本科组)中,获省级团体三等奖,17级本科生周春丞、梁云鹏、王铭景、王艺琪在海南省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评比中,获省级团队二等奖,17级本科生罗轶、周殿煜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中获个人二等奖,17级本科生陈武静在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二届舞龙舞狮公开赛中,获省级第二名,17级本科生符庆平参加首届"远湖杯"海南省时装画创意大赛,其作品《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获省级个人三等奖,17级本科生符方洲在海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其作品《老家的灯》获省级个人三等奖。
第七部分 特色发展
学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主教加兼教”的教学模式,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塑造我校师范特色,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实施“每月教育活动”项目。该活动旨在通过讲读、竞赛、展览、表演等活动方式促学、促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展示我校教学成果和学生风采,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院系有项目、全员齐参与的育人氛围和局面,更好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幼儿园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每月教育活动”具体是指每学期除期末考试期间外,每月安排1个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共4个主题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的常态教育活动和品牌教育活动。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设立“每月教育活动”专项经费,对承办活动的相关单位拨付项目活动专项经费。学校把“每月教育活动”纳入培养过程,设置了“讲赛展演”学分,规定自2016级本科新生开始,学生全程参加任意一项活动可获得基础分0.2-0.5学分,要至少参加3个以上项目,至少必修讲赛展演2学分;学生获得必修学分以上的学分纳入奖励学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每月教育活动”奖励制度。通过规定必修学分和奖励制度,本科新生们都积极参与到“每月教育活动”中,大大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学校还给开展冬季小学期教学活动,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最后两周,学校邀请省内外10多名专家学者给本科学生进行了多达10余场专业知识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每个学期学校还举行“琼台讲坛”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行讲座,与全校师生进行交流。学校加大本科专业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计划预算内的专业建设经费之外,给每个本科专业追加3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
第八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布局有待优化、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调整
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前,学校有悠久的小学与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历史,迄今为止,学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在校生仍旧超过半数。学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在专业布局中一方独大也压制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需要深入分析学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科的相关性、对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做好学校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一方面,教育学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很明晰,学校今后需要进一步细化特色学科发展的路径,夯实学科建设的基础,尤其在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专业支撑和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深入研究,打出学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品牌。另一方面,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立足于服务海南省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理性分析人才培养错位发展空间,准确定位新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二、新设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学校与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新建本科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其中最关键的短板,表现为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青年教师比例偏高,高水平的学科带人缺乏,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还不太明晰。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首要难题,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措施。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继续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引进人才宣传力度,进行多层次、宽渠道地对外宣传。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按照不同层次人才,分别给予科研资助、购房补贴、安家费、生活津贴、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待遇。不仅要提供优惠的物质生活待遇,更要提供干事创业的科研平台、助手团队和工作环境。开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以简便快捷方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快本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在全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与困难调查基础上,出台激励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水平提升制度,为全校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对外交流打好基础。以教学活动为抓手,加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三、新设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新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缺陷,反映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突出表现为课程主讲教师的配备及专业结构匹配度不够;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材相对陈旧;过分强调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学校一直在寻求破解的妙方。结合学校发展的现状,基本上确定了应对的策略——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方向,完善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的建设,鼓励老师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质量。尤其是今后要加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各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要统筹协调实践学分设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核定、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育人和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等;另一方面要重视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能力的激发、创业能力的拓展、实践意识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