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琼台

【人民网】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来源:宣传统战部  时间:2017-07-16  浏览:

7月3日下午,夕阳渐斜,在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永兴学校,第四批7名支教老师圆满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即将登上返回文昌的“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

29岁的语文老师王彤,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四个月来的画面,“孩子们有时会卖萌,有时耍赖皮,有时讨价还价要糖果,有时还故意和我捣蛋开玩笑。”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三沙市政府驻地。2015年12月,岛上唯一一所学校——永兴学校正式开始招生,从此结束了三沙没有学校的历史。从海南文昌的清澜港到西沙永兴岛,距离344公里,行船13个小时。一年多以来,先后有四批30多名年轻的支教志愿者通过“接力”的方式,为中国最南端的学校孩子送来知识和关爱。

“温暖的夕阳缓缓下沉,熟悉的城市极速后退。”

由于永兴岛上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特殊气候条件,永兴学校采取“支教”的形式,老师一个学期轮换一次。校长李赞宗介绍,支教老师们大多来自米乐M6官网和米乐M6官网附属幼儿园,以及海口市教育局选派的优秀教师。

在来永兴学校之前,王彤对三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富饶的西沙群岛》,“我清晰地记着,插图上是五光十色的海水,茂密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儿时的向往,让王彤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王彤来自陕西汉中,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从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米乐M6官网中文系任教。对于他的到来,李赞宗说,这是“大学老师来教小学生了”。远在家乡的父亲听说他支教三沙的消息,一边担忧岛上的生活条件,一方面又坚定地鼓励他:“这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去吧,奉献点微薄的力量。”

和王彤一样作为第四批支教志愿者前往永兴岛的,还有米乐M6官网附属幼儿园的老师李秀欢。今年是她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七年,也是她结婚后的第一年。对于支教的决定,父母和新婚丈夫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现在还没有宝宝,精力充足,去岛上历练一下。”李秀欢说。

今年2月17号下午六点,王彤乘船从清澜港出发,第一次驶向永兴岛。夜幕降临时,眼前一望无际的海水由湛蓝变成墨蓝,他在朋友圈发了一首小诗:“这是六点三十七分的大海,温暖的夕阳缓缓下沉;这是六点三十七分的大海,熟悉的城市极速后退。”

“第一次体验‘下雪’,他们兴奋地旋转、尖叫。”

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永兴学校的学生已经从最初的6名,增加到现在的32名,其中幼儿园24人,小学生8人。小学只有三个年级:一年级5人、二年级2人,五年级1人。 “学生年龄分散,人数分布不均,对老师是很大的挑战”,王彤初到三沙,就感受到了教学的困难。

李秀欢和其他两位女老师孙雪丹、黄小芳负责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由于师资限制,24个小朋友被编成了一个“混龄班”。从最小的2岁多到最大的6岁,同班授课,这是她们在海口工作时从来没遇到过的。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班级里对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因材施教”,成为横亘在三个年轻老师面前的难题。

“我们重新设置了课程,开展分组教学、区域自主游戏,集体游戏等多重形式。同时鼓励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李秀欢和同事们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经验。“混龄班”中年龄最小的孩子郑翔宇,来到幼儿园时刚刚两岁零三个月。李秀欢带领稍大些的孩子主动照顾他,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友爱。

在面积仅有2.13平方公里的永兴岛,李秀欢常常感到“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特别渴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她努力用各种生动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眼界。“三沙地处热带,他们对季节的认知是有障碍的。有一次我讲到雪花,就提前把白纸撕成小小的一片片,然后从高处撒下来,让他们去体会下雪感觉。每当这种时候,孩子都会兴奋地旋转、尖叫”。

“你知道七连屿吗?我讲给你听。”

王彤到校后不久,立刻被委以重任。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班出身的他担任二年级和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整个学校的美术课,并担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远程教学对接人。在永兴学校,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身兼多职。

我们见到王彤时,他正带领8名小学生进行远程同步音乐课堂。为了让岛上的孩子享受到和省会学生一样的优质教学,信息化教育也在三沙落地生根。通过远程系统,永兴学校与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建立了同步课堂。通过屏幕,相距几百公里的孩子们唱着同一首歌、做着相同的舞蹈动作。在目前已经开设远程课堂的数学、语文绘本、国学诵读、音乐四门课上,两地的孩子们早已熟悉彼此,交流互动频繁。

相比于幼儿园,小学部的学生虽然数量少,但是跨越三个年级,学习程度完全不同。而小学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又要求支教老师们必须遵循常规的教学节奏。于是,永兴学校因地制宜,采用“复式授课模式”。

“例如40分钟的语文课,15分钟给二年级上课,五年级学生复习功课;之后再用一部分时间讲授五年级的课程,这样轮流进行。”校长李赞宗说。王彤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合适岛上孩子的教学方式了,“倘若单独给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上课,就完全没有了课堂的气氛,也缺少了同学间的互动”。

师资力量虽紧缺,但是永兴学校的设备设施却与省会学校不相上下。7924平方米的校园宽阔平坦,教学楼总高四层,局部两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一应俱全。

被海洋环抱的学校,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兴学校获得了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称号,《三沙海底生物图谱》等3门海洋特色校本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谈起大海,一年级的小朋友歪着脑袋很认真地对记者说:“你知道七连屿吗?我讲给你听。”

“岛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事。”

永兴学校的学生,多为岛上渔民、三沙市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驻岛官兵的子女。在学校建立之前,他们大都远离父母前往岛外学校就读,或是跟随老人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学校开始招生后,“小候鸟们”纷纷飞回来,实现了“与爸爸妈妈每天见面”的梦想。

“海岛上孩子皮肤黝黑,眼眸透亮,闪烁着光彩。他们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但有时候调皮淘气起来真是让我们老师招架不住。”支教四个月,王彤已经摸透了每个孩子的脾气。由于生活在海岛,孩子们的性格也如大海一样自由洒脱,无拘无束。但是到了课堂上,保持严肃的上课秩序就必须要求每一个孩子遵守纪律。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里的孩子‘撒丫子’惯了,亟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王彤说。李秀欢也有同样的体会,面对24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她从最基本的“礼貌”讲起,一点点规范他们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很惊喜地对校长李赞宗说:“无论走到哪里,孩子都会奶声奶气地向人问好!”。

“岛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事。”在王彤的日记本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冯耀和冯彬是两兄弟,每天放学后,他们总是默默地走回家,闷闷不乐的样子。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叫来哥哥冯耀询问缘由,没想到他的回答是:我们没有玩伴。”

王彤恍然大悟,正值童年的孩子是应该在玩耍中长大的,然而岛上的孩子原本就少,能和这两兄弟年龄相仿的更是没有,他们缺少可以交心的伙伴。从那时起,王彤和同事们在上课之外,与学生们交流生活、共同游戏、一起看动画片。永兴学校的教师宿舍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穿梭的身影,传出开怀的笑声。

“没有哪一刻,比此刻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同内陆的每一所学校一样,每周一清晨,永兴学校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3名小小的国旗手护卫着国旗,8位老师和其余的学生面朝国旗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共同注目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从小到大,升旗仪式经历了无数次,但是每当雄壮的国歌声在永兴岛上奏响的时候,李秀欢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没有哪一刻,比此刻更热爱我们的祖国”。在支教期间,老师们多次带领学生来到永兴岛主权碑前,讲述南海的历史和故事。“主权三沙、美丽三沙、幸福三沙”已经植根于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

原本以为漫长的支教生活,在南海日月星辰的交替中转瞬即逝。“刚来的时候觉得很难熬,岛上的食物单一,基本上只能顿顿在食堂吃,气候也不适应,晚上经常失眠,”王彤笑着说,“在这里,吃个火锅都是遥不可及的事。”

6月30日,是永兴学校放假的日子,也是第四批支教老师和学生们告别的日子。在最后一节课上,王彤给小学部的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礼物:由一学期的照片制作成的相册。“希望这些成长的足迹,可以作为他们童年的纪念。”面对离别,他依依不舍。

在永兴学校一层的许愿墙上,贴满了支教老师们写给学校的留言。其中一位老师写道:“有一种情怀,叫追梦三沙。”离别前,王彤在匆忙中忘记在许愿墙上留言,满腹遗憾。晚霞满天,返程的“三沙1号” 劈波斩浪向前行驶,永兴岛越来越远。他翻开日记本写下:“碧波万顷,书声琅琅,未来可期。”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原文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710/c367001-29394574.html